金文成:擦亮农业强国的绿色底色夯实农业强国的生态底盘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建设农业强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擦亮绿色底色,筑牢生态底盘,走好“点绿成金”强国路。
新阶段农业绿色发展发生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确立其五大理念之一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2021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出台,是我国首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农业绿色转型进入新阶段,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被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农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农业实现绿色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发展导向由增产转向提质。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国际公认安全线。同时,我国农产品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全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单位超2.8万家,获证产品总数超5.9万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我国农业发展目标和导向已逐步从“增产、增收”向“稳产、增收、可持续”转变。
发展方式由资源环境消耗型向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转变。近年来,我国在耕地资源保育、污染减排、农业高效节水、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国耕地平均等级达到4.76,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7年保持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农膜回收率稳定在 80%以上。高投入、高产出、高排放的农业发展方式逐渐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型发展方式转变。
农业绿色发展的工作抓手向协同推进“减污增绿、降碳增汇”转变。“十三五”时期的农业绿色发展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抓手。“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农业绿色发展工作抓手逐渐从单兵突进转向协同推进,在减污的同时做到增绿,在降碳的同时实现增汇。
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一方面,法律体系不断健全。相继制修订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了《乡村振兴促进法》,对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另一方面,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出台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制定实施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不断强化政策指导和规划引领。
把握农业强国建设下农业绿色发展的着力点
生态低碳农业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推动农业强国下的农业绿色发展,应聚焦以下几点。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要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围绕资源集约节约、化学投入品减量、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绿色低碳化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体系,通过标准引领、强化科技和装备支撑,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绿色品种、绿色技术、绿色装备普遍应用。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小农户走上农业绿色发展轨道。
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新阶段,一方面,要围绕全产业链解决农业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要推动农村建筑节能化、农村能源低碳化、人居环境清洁化,鼓励绿色居家、绿色出行、健康生活,擦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态底色。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农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绝大多数的生物多样性在农业系统。要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生物多样性规律,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重点营造农田生态廊道,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制度,稳步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推进长江、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维护生物安全,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
协同推进农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农业绿色发展与减排固碳具有高度一致性。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秸秆粪便综合利用水平,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聚焦水稻种植、动物肠道发酵、动物粪便管理、农用地管理、农业废弃物管理、土壤碳汇等重要环节,有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推进农业减排固碳等等。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要着力推进农业生态价值实现。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市场体系,让农业绿色发展产生的生态红利转化为农业产值、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在政府层面通过纵向的转移支付和横向的生态补偿机制,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区域之间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
在农业强国目标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围绕农业强国建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要继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为行动自觉,把绿色贯穿到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全过程、全领域。坚持底线思维,把绿色发展放在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中考虑,处理好绿色发展和资源安全、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以及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的协调统一。
传承弘扬农耕文明。我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上千年的农业精耕细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赋予了鲜明的文化基因。要赓续农耕文明,继续发挥精耕细作传统优势,坚持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动现代科技成果同传统理念有机结合。
推动生态价值实现。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想要守护好绿水青山,就要让老百姓得到利益。第一,提升生态农产品溢价,通过大力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等途径,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第二,实现农业生态价值,因地制宜探索农文旅结合路径,推动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链条增收。第三,加快农业碳减排交易制度建设,构建促进农业减排固碳的制度体系和方法学理论,发挥市场配置碳汇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将更多利益留给农村和农民。
优化完善治理体系。要健全体制机制,通过明确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奖惩机制等筑牢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之基,形成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绿色发展制度环境。此外,要因地制宜、科学治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政策执行过程中简单化和“一刀切”,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来源:“乡村发现”微信公众号;乡村发现转自:《农村工作通讯》2023年第8期